一、施工準備
1、 施工前調查工作:
(1)隧道施工對地表和地下已設結構物的影響。
(2)交通運輸條件和施工運輸便道方案比選。
(3)施工場地布置與洞口相鄰工程、棄渣利用、農田水利、征地等的關系。
(4)建筑物、道路工程、水利工程和電訊、電力線等設施的拆遷情況和數量。
(5)調查和測試水源、水質并擬定供水方案。
(6)天然筑路材料(粘土、砂礫、石料)的產地、數量、質量鑒定及供應方案。
(7)可資利用電源、動力、通信、機具車輛維修、物資、消防、勞動力、生活供應及醫療衛生條件。
(8)當地氣象、水文資料及居民點的社會狀況和民族風俗。
(9)施工中和營運后對自然環境、生活環境的影響及需要采取的保護措施。
2、..熟悉設計文件,核對工作:
(1)技術標準、主要技術條件、設計原則。
(2)隧道設計的勘測資料,如地形、地貌、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、鉆探圖表等。
(3)隧道平面、縱斷面。
(4)隧道洞口位置,隧道門樣式,洞身襯砌類型,支護結構,防水隔離層;輔助坑道的類型和位置;洞口邊坡、仰坡的穩定程度;各設計專業的接口及相互銜接。
(5)設計文件中確定的施工方法、通風方案、技術措施與施工實際條件是否相符合。
(6)洞外排水系統和設施的布置是否與地形、地貌、水文、氣象等條件相適應。
(7)隧道門、式樣是否與洞口周圍環境及銜接工程相適應。
(8) 隧道穿過不良地質地段的設計方案,隧道施工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預防措施。
(9)設計棄碴場位置是否合理。
(10)在建設單位主持下,會同設計單位現場交接和核對平面和高程測量控制點,遺失的應補樁,資料與現場不符的應要求更正。
3、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,主要內容:
(1)工程概況、工程特點、重點和難點的項目。
(2)施工技術方案設計:施工方法及工藝、關鍵工序的作業實施細則、監控量測、地質預報、施工通風以及供水、供電設計等。
(3)施工總平面布置:生產生活區及設施、施工便道、棄渣場地、臨時供電、供水、供風、通訊等臨時工程。
(4)工期安排:總進度、施工形象進度、施工網絡圖等。
(5)施工單位組織機構及資源配置:組織機構、機械設備配置、工區劃分及管理、勞
動力配置、材料供應、資金使用計劃等。
(6)施工..措施:質量目標、創優規劃及..措施、施工生產..目標及..措施、
職業健康及醫療..措施、工期目標及..措施、成本目標和..措施、環境保
護措施等,貫徹GB/T19000、24000、28000系列標準的要求。
(7)自然災害、發生緊急情況時的應急措施。
(8)附圖及表格。
4、施工場地要求:
(1)以洞口為中心布置施工場地。施工場地應事先規劃,分期安排,并減少與現有道路交叉和干擾。輸的棄渣線、編組線和聯絡線,應形成有效的
(2)軌道運循環系統。
(3)長隧道洞外應有大型機械設備安裝、維修和存放的場地。
(4)機械設備、附屬車間、加工場應相對集中。倉庫應靠近公路,并設有專用線。
(5)合理布置大堆材料(砂石料)、施工備品及回收材料堆放場地的位置。
(6)生活服務設施應集中布置在宿舍、保健和辦公室用房的附近。
(7)運輸便道、場區道路和臨時排水設施等,應統一規劃,做到合理布局、形成網絡。
(8)危險品庫房按有關規定辦理。
(9)確定風、水、電設施的位置。
(10)混凝土拌和站和預制場的位置。